<th id="rfqzd"></th>
  • <center id="rfqzd"><em id="rfqzd"></em></center>
  • <pre id="rfqzd"><small id="rfqzd"><p id="rfqzd"></p></small></pre>

      1. <code id="rfqzd"></code>
        當前位置:共鳴社 >勵志美文 > 正文

        讀書共鳴:老舍的《茶館》在人物塑造上有什么獨特之處

        2022-01-23 11:49:42 250

        戲劇界泰斗曹禺曾說:“《茶館》的成就前無古人、蓋世無雙?!?/p>

        《茶館》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,也是中國話劇史上的瑰寶。

        該劇本自1958年問世以來,已經上演了七百多場,依舊備受矚目。

        老舍以裕泰茶館為背景,用70多個出場人物,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中國舊社會變遷中光怪陸離的眾生相。

        從清朝末年、軍閥混戰到抗日戰爭,個人的命運在時代的洪流中浮浮沉沉。

        有人麻木不仁,有人拼命抗爭,也有人樂善好施、渡己渡人。

        在一幕幕人生百態、一場場人間悲喜中,藏著許多人性的真相。

        當你讀懂了老舍先生的《茶館》,你會明白人生有三重境界:

        愚者沉淪,智者自渡,圣者渡人。

        讀書共鳴:老舍的《茶館》在人物塑造上有什么獨特之處

        1、比貧窮更可怕的,是弱者相食

        清朝末年,內憂外患,北京城危機四伏,民不聊生。

        城里的裕泰茶館,卻依舊人聲鼎沸,熱熱鬧鬧。

        太后身邊的紅人龐太監,閑來無事到這家茶館喝茶。

        但他發現過去對自己畢恭畢敬的財主,現在都敢跟他耍嘴皮子了。

        為了給自己充充門面,他花錢買來了老婆和兒子。

        老婆聰慧漂亮,兒子乖巧懂事,可龐太監卻從不善待他們。

        他把在宮里宮外受的氣,都發泄在了母子二人身上,對他們非打即罵。

        改朝換代后,龐太監沒了權勢,侄子們合起伙來欺負他。

        他把受的折磨,都加倍給了這對母子,對老婆又掐又擰,用煙簽子扎年幼的兒子。

        飽受生活摧殘的底層民眾,內心更加麻木殘忍。

        常到茶館惹是生非的打手小二德子,每次見到洋人、官兵,就嚇得遠遠躲開,不敢招惹。

        而隨著社會動蕩,學生成了被打壓的對象時,他常去學校耍威風、痛打學生。

        他知道自己打不過力氣大的,就專挑老實的學生下手,連女學生都不放過。

        學生們被他打得遍體鱗傷,哀聲求饒,他置之不理。

        旁人指責他手段下流,欺凌弱小,他也不覺得羞恥。

        社會學家孫立平也提出一個概念:底層淪陷。

        如果你身處底層,就很容易陷入一種互害模式中,大家你踩我我踩你。

        由于我們把大量的精力用來傷害對方,沒有精力去提升,沒有辦法逃離。

        越無能的人,越喜歡欺負弱小的人,把自己的痛苦轉移到弱者身上。

        身處底層不可怕,可怕的是相互為難的弱者思維。

        人生已經很難,何必苦苦相逼?

        2、貪財無良,終會滅亡

        書中有個人人痛恨的反面角色,名叫劉麻子。

        為了賺錢,他不擇手段,成天倒騰洋貨,以高價賣給達官顯貴。

        他拉皮條,將窮人家的女兒賣給別人當傳宗接代的工具或玩物。

        龐太監的媳婦康順子,就是他去鄉下物色來的。

        當時,他向龐太監要了二百兩銀子,卻騙康順子的父親說,對方只出了十兩。

        憑借賺取巨額差價,他短短幾年間便斂財無數。

        進入民國,他的膽子更大了,不管對方是什么身份,只要錢給夠了,他都愿意交易。

        有一次,他跟兩個逃兵談買賣時,正好趕上部隊盤查逃兵。

        兩個逃兵為了活命,拿原本用來買媳婦的錢,賄賂了部隊軍官。

        軍官們既想撈錢,又不得不完成上級的指標。

        于是,他們不由分說地綁了劉麻子,拿他交了差。

        他大聲哭喊“冤枉”,卻沒人愿意站出來替他說話。

        劉麻子被軍官們拖到馬路中間,當場殺死了他。

        《道德經》中說:“禍莫大于不足,咎莫大于欲得?!?/p>

        如果不是貪財無度,哪里會搭上自己的性命?

        錢財是一把雙刃劍,取之有道則能安身立命,取之無道只會深入困途。

        3、放下面子,才能扛起日子

        裕泰茶館的??退啥敽统K臓?,是一對交情甚篤的好友。

        兩人都是八旗子弟,清朝年間月月都能領到錢財和米糧,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。

        然而,時代的變遷,讓他們變得一無所有。

        松二爺能寫會算,完全可以找份工作養活自己。

        但一向養尊處優的他,怎么也放不下架子,抹不開臉面。

        哪怕食不果腹,衣著寒酸,他也要每天提著鳥籠四處閑逛,在外人面前強裝體面。

        最后,身無分文的他,活活把自己餓死了。

        相比之下,常四爺卻能屈能伸,絲毫不在意別人的眼光,埋頭干起了體力活。

        他每天摸黑起床,挑著擔子沿街賣菜,還拜托王利發照顧自己的生意。

        隨著年紀增長,體力漸漸吃不消后,他又改為提著籃子賣花生米。

        踏踏實實靠力氣吃飯,讓常四爺安然度過了艱難歲月。

        《史記·管晏列傳》中有云:倉廩實而知禮節,衣食足而知榮辱。

        在生存面前,面子一文不值。

        面子是給別人看的,可有可無;日子好不好,卻只有自己知道。

        為了被人高看一眼而透支自己,只會讓現實雪上加霜。

        為了扛起生活重擔而學會低頭,才能把日子越過越好。

        你努力養活了自己,顧好了家人,就是最大的體面。

        4、被舊思維套牢的人,被時代所棄

        幾十年間,世道說變就變,北京城里一片衰敗景象。

        昔日大街上的商鋪鱗次櫛比,行人摩肩接踵,從早到晚熱鬧非凡。

        如今,商人們接連破產,那些百年老店紛紛關門。

        玩鳥逗鸚的閑人寥寥無幾,巡警們也趁火打劫、搜刮錢財,新店鋪也大多隨來隨倒。

        王利發從父親手里接過來的裕泰茶館,卻在蕭條破敗中屹立不倒。

        而王利發的經營之道,在于及時“改良”。

        起初,他只賣茶、點心和飯菜,供來往客人吃喝、聊天。

        民國時期,他將茶樓重新裝修,騰出一半面積做短租公寓,專門租給手頭寬裕的學生們。

        后來兵荒馬亂,為了吸引當兵的、當官的進來消遣,他又增加了評書表演。

        抗日戰爭勝利后,國民黨特務和美國兵橫行,他還琢磨著要添女招待,站在門口招攬客人。

        就這樣,靠著一次又一次靈活的變通,裕泰茶館在風雨飄搖中存活了下來。

        王利發的房東秦仲義,也深諳審時度勢的重要性。

        他原是有名的財主,靠出租祖輩積累的地產賺錢。

        清朝末年,他察覺到時局混亂,變賣了眾多家產,早早改做了實業。

        他引進先進機器,開了工廠,為民眾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,自己也賺得盆滿缽滿。

        ??吹竭@樣一句話:“時代拋棄你時,連聲招呼都不打?!?/p>

        拘泥于陳規舊俗、固執于條條框框,遲早會被日新月異的變遷甩在身后。

        敢于掙脫思維的牢籠,方能開闊視野,適境而生。

        就像朱熹所說:“無所拘泥,則無不通?!?/p>

        頭腦靈活,通時達變,才會在波濤洶涌的時代里,為自己找到一葦方舟。

        5、利他,是最高境界的利己

        人心永遠是相互的,你給予別人的善意,最后都會回到自己身上。

        王利發為人精明,處事圓滑,但心地非常善良。

        常有衣著寒酸的算命先生、賣貨小販,到茶館里吆喝,叨擾到了客人。

        王利發從不粗暴地趕走他們,而是端上一碗茶,讓他們潤潤喉。

        民國年間,茶館一度生意冷清,人手也不夠,老伙計抱怨太過勞累,想辭職不干。

        此時,康順子帶著兒子大力來到茶館求助。

        原來,龐太監已經被侄子們虐待致死,他們母子倆也被掃地出門。

        王利發手頭不寬裕,但不忍心他們流落街頭,收留了他們。

        為此,康順子感激不已,決定盡心盡力地為茶館工作。

        多年來,康順子不計較工錢,不喊苦喊累,把茶館當成自己家一樣愛護。

        兒子大力長大成人,去西山參加革命后,康順子也舍不得離開。

        直到解放戰爭前夕,一位國民黨干部看中了茶館,要將它改為高級會所,還要把王利發和家人趕走。

        堅持留下來,也許是死路一條;不留下來,一家人又無處可去。

        王利發一籌莫展之際,康順子決定投奔大力,并冒險帶上了王利發的一家老小。

        曾經向康順子伸出援手的王利發,如今在對方的幫助下,為家人謀了一條生路。

        利他,就是最高境界的利己。

        人這一生,都在苦苦追尋幸福,殊不知福分都取決于自己的修行。

        懷利他之心,行利他之事,最終受益的其實是你自己。

        《茶館》中有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:“時代是英雄的時代,生活是人民的生活?!?/p>

        時代滾滾如流,世事千變萬化,誰也無法行云流水般地過完一生。

        他人的刁難,處境的惡劣和生存的壓力,總能輕易淹沒在風浪中掙扎的小人物。

        然而,沒有不拂曉的夜晚,也沒有熬不完的苦難。

        如詩人金子美鈴所說:

        “向著明亮那方,哪怕只是分寸的寬敞,也要向著陽光照射的方向?!?/p>

        心懷希望,挺直脊梁,踏過千難萬難,活成自己最大的靠山。

        標簽:老舍茶館讀書共鳴

        熱門閱讀
        最新閱讀